财政部在近日召开的会计金融监督全国性总结布置会上要求,作为财政监督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金融监督必须加快实现转型,以更好地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今年两会精神。
财政部副部长刘昆出席会议,并就会计金融监督工作提出总体要求。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这对会计金融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会计金融监督工作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刘昆指出,会计信息是现代市场体系重要的基础性信息,也是做好经济和财政管理的基础性信息。加强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有利于确保税负公平和财政资金合理使用,为贯彻落实财税政策、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供基础保障;有利于形成公平竞争、平等交换的市场环境,保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有利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
财政部作为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是国有金融机构的主要出资人,防范与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是财政的基本职责。
对此,刘昆要求,财政部门进一步深化和加强财政金融监管,加大对国有银行等重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有利于促进金融企业规范管理、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强化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领域的支持;有利于全面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预警机制,防范金融风险转化为财政风险,确保国家的金融安全和经济秩序稳定;有利于促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效结合,保障金融体制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协同推进。
会计金融监督自1999年以来已经开展了15个年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财政监督和专员办业务转型的背景下,会计金融监督作为财政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加快实现转型。
刘昆强调,在会计金融监督转型过程中,应该把握好会计金融监督与财政管理的关系,充分发挥服务和保障财政中心工作的作用;把握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一步完善"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把握好维护国家利益和履行国际义务的关系,深入做好跨境会计监管谈判与协作;把握好金融创新和协同监管的关系,把防范化解风险作为金融监管工作的生命线。
刘昆对会计金融监督工作做出这样的部署,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完善监管方式方法、提高监管技术水平、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升监管成效与品牌形象。
财政部监督检查局局长吴奇修通报了2013年全国会计金融监督工作开展的情况,并对下一阶段财政部门如何更好履行会计金融监督职责提出了工作重点。
2013年,财政部监督检查局进一步将会计金融监督作为财政部门全面履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政府职能的重要抓手。一方面,财政部加大了会计金融检查力度;另一方面,在开展会计金融监督的同时,财政部组织各专员办围绕宏观调控和重大财税政策开展调研,并结合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大量政策建议。而且,财政部首次组织专员办对大型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开展全面检查和评价,发现了多项内控问题,并向被查单位出具了管理建议书。
会议期间,财政部监督检查局多次组织参会代表分组召开座谈会,总结各地检查经验、梳理工作思路,并为今后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在分组座谈会上,专员办代表表示,今后将重点探索建立对中央企业、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的日常监管机制,根据国际会计监管的需要逐步将境外上市公司纳入日常监管范围。地方财政厅局代表则围绕监管方式创新展开了深入讨论,比如如何结合各地财政管理改革的需要,将会计师事务所监管与当地大型国有企业、地方金融机构、重点税源企业日常监管结合起来,积极推进综合评价、分类监管等监管方式的创新。